中国人工智能从“跟跑”到“并跑”
见习记者 孙兆
2017年是中国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关键之年。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和《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白皮书》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2016年已突破100亿元,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会达到152.10亿元,将于2019年增长至344.30亿元。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起步不算早,但十分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十九大报告就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等政策、规划的接连出台,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将进入深度融合时期。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发展战略性技术突破。”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7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如是说。他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着力规范和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按照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部署,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手段,务实地推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融合。同时,还要加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指导,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格局。
科技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为2.15%,超过欧盟15国2.1%的平均水平。在全球正在经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以科技创新寻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正逐渐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弯道超车”实现“领跑”。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想要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心,先要抓住人工智能。在国家多项政策和科研基金的支持与鼓励下,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较为迅猛。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在深度融合实体经济、改变人们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2017年年底举行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无人超市、智能互联汽车、虚拟现实等“黑科技”纷纷亮相,让越来越多的行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实现产业化应用,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统计显示,当前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专利申请数量以及融资规模均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2007年至2016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中,中国占近20%,仅次于美国;深度学习领域论文总量和引用量均居世界第一。
此外,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授权量,中国已位居世界第二。全球最值得关注的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中,中国有27家,包括腾讯、阿里云、百度、科大讯飞等。这些企业在改造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方面极具代表性。正如科技部高新司司长秦勇所说:“我国在语音识别、视觉识别、机器翻译、中文信息处理等技术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