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知识技能短板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解
题:补齐知识技能短板 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解读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部署实施“双千”计划的目标是什么?相关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哪些?如何推动计划部署更好落地?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学者。
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双千”计划以促就业为目标,立足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供需适配,帮助学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助力毕业生在离校前迅速提升就业能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围绕这一目标,“双千”计划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也具有一定特点。
据悉,“双千”计划面向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转型、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低空经济以及民生服务保障等人才急需领域,建设“微专业”和职业能力培训课程,主要面向本科、高职中高年级学生开设。
其中,“微专业”主要分为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交叉复合型三类。根据计划,高校要结合实际需要,优先开设急需紧缺型、应用技能型,发挥“小学分、高聚焦、精课程、跨学科、灵活性”等优势,支持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学习专业课程群3至10门课程,完成学习任务。
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则主要分为基本素质提升类、专业技能训练类、人工智能应用类、实习实践类。根据计划,高校要优先发动2025届毕业生参与并获得相应学习成果证明,帮助提升就业能力、尽早落实去向。
“高校是实施‘双千’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建立更加灵活的学习制度,探索学习成果证明等采集查询机制,广泛汇聚培训资源,开发系列课程。”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说。
当前,正值春季开学后促就业工作攻坚期,诸多校园招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在有关专家学者看来,实施“双千”计划,可以为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奠定基础。
“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双千’计划注重发挥高校作用,通过具有一定特点的课程安排,为相关学科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课堂教学之外的有益补充,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对于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记者了解到,除了部署实施“双千”计划,教育部还部署各地各高校面向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征集一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推动高校加快适应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才需求、就业服务等提出的新要求,帮助用人单位培养和招聘更多实用型、复合型和紧缺型人工智能应用人才,更好促进校企人才供需对接。
“下一步,我们将在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分别开设专区,年内分批发布1000个‘微专业’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建设一批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中心。”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说。
此外,该负责人介绍,也将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培训机构等自主开发培训资源,支持高校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协同,深化校企对接合作,紧密结合当前就业市场用人需求,组织学生参与培训和实习实践,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 海南三亚:自由贸易港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推进 近日,在位于三亚中央商务区的海南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项目施工现场,机械作业声轰鸣,300余名项目管理、技术、安全人员与建筑工
- 小智一周要闻丨赛力斯落子AI与机器人领域,广汽GoMate今年实现自研零 本周具身智能、自动驾驶领域大事如下: 敏实集团与智元机器人合作 3月20日,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敏实集团与具身智能新锐
- 5.9亿加码优质资产宸安生物,智飞生物打出“王炸”好牌 生物疫苗巨头智飞生物的大动作引来市场关注。 3月21日晚间,智飞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宸安生物、智睿投资、张高峡签署《
- 乡村振兴济宁:推进“共富工坊”建设促进就业增收 济宁市深入推进“共富工坊”建设,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这里是梁山县拳铺镇刘官屯村“共富工坊”
- 和讯投顾刘金锁:市场可能周一止跌,周三开始反弹 3月23日,对于下周市场的走势,和讯投顾刘金锁认为,如果节奏快的话,周一市场可能会止跌,周二开始反弹;如果节奏稍慢,那么
- 分歧变大!行情持续“徘徊”,科技板块怎么走? 在行情短暂达到阶段性高位后,沪指在3400点左右已经逡巡徘徊了约20个交易日,在此期间科技板块上演了轮动行情,人工智能、
- 万事达卡携手迈凯伦车队首次亮相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大奖赛 上海,2025年3月21日——今天至23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中国大奖赛即将在上海国际赛车场震撼上
- 时隔6周ModelY重回第一,宋PLUS、秦L周销量跌落前五 3月第二周,特斯拉ModelY再次回到中国乘用车终端销量榜首;宏光MINIEV增速放缓,痛失冠军宝座,降至第二;星愿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