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从跌停到涨停多家上市公司保持观望
碳酸锂期货开市已满三个交易日,在前两个交易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LC2401持续大跌,7月25日,该合约触及涨停,报22.59万元/吨,涨幅6.99%。
多家上市公司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均表示,已关注到碳酸锂期货市场并正在着手研究,不过在采购交易方面,仍以签订长协议与大单为主,对于期货市场仍保持观望态度。多位业内人士建议,碳酸锂期货可以有效修正和调节商品价格,上市公司可以将碳酸锂期货这个产业工具用好,将其作为丰富交易渠道和对冲风险的手段。
期货市场修正价格预期
针对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的定价依据以及近日走势,上海钢联新能源事业部高级研究员方李喆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LC2401合约正好对应碳酸锂的淡季价格,而四季度锂矿的供给增加叠加明年一季度备货需求淡季,导致了金融市场将基本面信息消化,但远期的价格还存在一定的变数,受到下半年供需的影响,会逐渐修正价格中的隐含预期。
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琦也向记者表示,近一年碳酸锂价格大起大落,对新能源汽车及锂离子电池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碳酸锂期货市场的建立,恰好能够有效引导相关企业合理规划产能,有助于平抑碳酸锂价格波动,促进供需平衡,有效维持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在不同市场,碳酸锂报价有所不同。例如在7月25日,上海钢联的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为28.65万元/吨。方李喆表示:“现货价格主要受近月供需的影响,钢联报价主要反映当下市场供需影响下的价格,而期货市场主要是远期合约,反映了远期供需关系。”
用好产业工具
自碳酸锂期货市场7月21日开市以来,主力合约LC2401经历了从大跌到触及涨停的过程。7月25日涨停的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在前一日跌超5%,报209000元/吨。LC2406、LC2407也触及跌停板。
结合市场来看,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认为:“在产能过剩较为严重的大背景下,降本有困难以及客户联系度不紧密的企业生存会越发艰难。市场整体呈现进一步集中态势。”同时,近来电池及电极材料短期相对产能过剩可能导致期货市场短期看空碳酸锂,但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市场快速发展趋势没有发生变化,有助于支撑碳酸锂远期需求。
“期货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方李喆说,按照当前的现货定价机制来讲,未来随着碳酸锂期货价格发现机制的日益成熟,被企业参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期货可能会作为一个结算参考价,在参考价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定价方式。
因此,碳酸锂期货恰好可以成为有关企业很好控制风险的工具。在刘琦看来,企业根据未来需求及产能规划合理购买碳酸锂期货,有助于降低碳酸锂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造成的风险。
目前,多数企业以自行签署长期协议为主,来保障原材料资源以应对短期锂价波动风险。
对于碳酸锂期货,多家公司在与记者交流过程中表示正在观望中,相关的研究也正在跟进。雅化集团7月21日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表示,公司锂盐产品以氢氧化锂为主,公司会积极关注碳酸锂期货相关情况。多氟多证代也表示对碳酸锂期货市场持续关注,后续具体安排以公告为准。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 捷报:凯伦被确定为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防水战采供应商! 近日,凯伦股份收到了中国葛洲坝集团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成交通知书,被正式确定为该公司的防水战采供应商,并期望以此为契机,进
- 一桌“海底捞外送”里的中国新经济故事 “54321上福袋!”7月14日下午,海底捞外送在成都陕西会馆的百年川西庭院里,展开了一场与众不同的“直播带货”。一群来
- Rapidus:日本本土2nm芯片成本比主流芯片高10倍 ,日本半导体公司Rapidus预计,其2nm芯片的成本将是当前其他日本公司制造的标准芯片的十倍。 Rapidus首席执
-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贸易金融专业委员会在2023年全体成员会议上成功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
- 中国第一,薇诺娜和郭振宇的四扇窄门 所有舞台上的聚光灯,或许都来自曾经的学者郭振宇,带着薇诺娜做的四道选择题,穿过的那四扇窄门。 2023年7月6日上午,
- 航天员为青少年讲授“科技馆里的思政课” “齐心奋进新时代科技放飞梦想——科技馆里的思政课”活动现场。中国科技馆供图 记者从中国科技馆获悉,7月22日晚间,航天
- 蔚来Powerday:150度大电池再跳票 7月20日,一年一度的蔚来Powerday在北京举办,这次依然没等到150度大电池的官宣,用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的话来说
- 现代和起亚上半年在美国销售82万辆汽车包括4.68万辆电动汽车 ,据外媒报道,在欧洲汽车工业协会公布在欧洲市场的销量数据之后,现代汽车集团旗下的现代和起亚这两大品牌上半年在美国市场的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