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资讯 >

印度不再从中国进口手机 “果链”被迫加速出海

2023-08-21 19:07 来源:华尔街财经  阅读量:5805   会员投稿

据媒体报道,印度已不再需要从中国进口手机,导致中国每年高达1.8亿支手机订单消失,给国内手机产业链带来巨大冲击,尤其是苹果供应链,随着苹果加速布局印度市场,“果链”更是面临着“不出海便出局”的残酷现实。

印度进口限令持续加码

根据第一财经的报道,2014年,中国每年向印度出口的手机数量可达到1.8亿支。但近年来已几乎不再需要从中国进口手机整机。

全球大部分智能手机都在中国生产,尤其是iPhone手机,超过9成在中国生产。根据Counterpoint统计,2022年,96%的苹果手机在中国生产组装,排在第二位的印度仅占4%左右。但从去年9月开始,随着苹果将部分iPhone 14系列产能移至印度,苹果手机中“Made in China”的比例不断下降,江湖地位受到印度,甚至越南等国家的挑战。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发布的最新数据,在2014-2022年期间,在“Made in India”发展计划的推动下,印度已经累计发售了超过20亿台手机,复合年增长率为23%。

在这背后,是印度市场内部巨大的需求、印度消费者数字素养的提高,印度政府的推波助澜等因素发挥了作用。

近年来,莫迪政府以印度广阔的消费市场为吸引点,出台扶持方案同时提高整机进口关税,力图打造消费电子制造上下游产业,培育本土完整产业链。

尤其是从2016年开始,莫迪推出了“分阶段制造计划”,不仅包括对手机征收关税,还包括对手机充电器、电池、耳机和已经预装印刷电路板的零部件征收关税。而从2017年12月开始,印度政府将智能手机的基本关税进一步从10%提升到了15%,2018年2月又上升至20%,4月份又对包括电路板、摄像头模块在内的电子元件征收了10%的关税。这样的政策,促使手机上游电子元件和整机在本地的生产。至2020 年,印度品牌平均关税为 28%, 其它零配件平均关税为 15%。

相关政策仍在持续加码。就在8月3日,印度政府宣布将限制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的进口,进口商需要申请许可证才能豁免,限制令立即生效。虽然随后印度又修改了立即生效的决定,将新限制推迟到11月1日起实施,使得相关政策实施仍存在不确定性,但限制升级已成必然。

苹果力推“果链”南下

然而,无论营商环境有多差,印度是目前唯一一个呈现换新手机频率加快趋势的国家,和2G转3G时代的中国市场颇有几分相似的地方,而14亿的人口红利在任何一家品牌手机厂商看来,更是割舍不下的“肥肉”。

中国的手机制造商小米、OPPO和vivo都已经实现了在印度的生产制造。同时,三星目前能在印度制造所有的旗舰手机。

尤其是小米,在收到印度政府共555.1亿卢比资金,约合人民币48.2亿元巨额罚单后,仍然表达了要继续扎根印度的坚定立场。甚至在近期调整战略后,还要加大对印度的投资,如扩张线下门店、招募更多员工、与印度企业合作生产产品等。以此足以看出印度市场在新一轮智能手机品牌竞争中的重要性。

这场竞逐当然少不了苹果的戏码。2021年9月,苹果就已计划通过其合作伙伴向印度投资10亿美元,向世界出口“印度制造”版iPhone。

2022年9月26日,苹果罕见证实,其已开始在印度生产iPhone 14系列手机。摩根大通指出,苹果将把印度打造成iPhone全球制造中心。数据显示,在截至3月的财年中,苹果在印度的iPhone产量增加了两倍,达到70亿美元以上。

不止iphone,2022年,苹果的iPhone、AirPods、Mac以及iPad在中国的产量占比分别为96%、95%、98%以及98%,印度的这一数据为4%、0%、1%和0%,但在今年,该机构预计印度制造在上述苹果产品中的份额则变更为7%、2%、3%以及3%。

“果链”出海 生死攸关

对中国供应链企业来说,种种案例已经显示,如果不紧随品牌方的步伐及时调整战略,很有可能面临被踢出局的现实,尤其是果链。

前事昭昭。2022,歌尔股份遭遇苹果砍单,当年净利润同比降低50%-60%。而同年也曾遭遇砍单传闻的立讯精密,曾在两个月内市值缩水约164亿。甚至2020年3月,欧菲光被苹果剔除供应链名单,当年欧菲光年度财报中计提了27.7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为了不被挤出苹果供应链,加速出海已成为中企供应链的唯一选择。2021年共有21家企业在越南扎下23家工厂,其中,来自中国的公司数量最多,包括伯恩光学、歌尔股份、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立讯精密、美盈森和裕同科技7家,占比三分之一;蓝思科技、伯恩光学、领益智造、 美盈森 这4家企业,两年后新进入越南。

印度方面,早在2017年,苹果就开始通过纬创资通印度厂本地生产智能手机业务线。随后,富士康、和硕、立讯精密等先后加入,扩大了印度生产iPhone的比例,并在印度组装 iPhone XR和 iPhone 12的部分组件。总共先后有8家苹果代工厂落地印度。今年1月18日,有消息苹果公司的十几家中国供应商已获得在印度扩张的初步许可,AirPods和iPhone组装商立讯精密和镜头制造商舜宇光学科技在获批的公司之列。

除开果链,其他手机品牌供应链更是早已经完成深度布局。2017-2018 年,主要是中国手机供应链及配件配套服务商便已开始投资印度,其中包括电池、充电器、数据线等厂家如欣旺达、APSC、小林电子、裕同等以及联创、同兴达、六甲包材等模组、模切、包材、辅料企业。

不过,这样的布局与传统概念的产能转移有所不同。在不少观察人士看来,相关投资不过是为适应新市场而做的产能扩张,对国内产业链影响有限。

研究机构Omdia Display分析师郭子骄认为,全球供应链的配置,最终还是由成本和市场来决定的。成本最重要的优势来自于规模,其次由投资额以及材料成本决定,还取决于管理。“零部件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目前中国占苹果零部件的生产比重仍然相当大,全球还没有地方可以在短期内承接大规模的转移。”

摩根大通的哈里哈兰也表示:“中国仍将是大批量消费品的主要产地。他们(代工商)可能会为不同的产品增加一两个生产地,但我们不会再有一个庞大的制造中心(像中国这样的),这可能是不可行的。”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